2019-2021年新技術、新項目 -神經外科
來源: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發(fā)布時間:2021-12-22
1.新技術新項目名稱:腦血管深部搭橋技術
簡介:顱內外動脈搭橋術屬神經外科高精尖技術,多用于顱內復雜動脈瘤或顱底腫瘤、煙霧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我科開展的腦血管深部搭橋填補了魯西南地區(qū)高難度搭橋技術的空白,為腦血管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2.新技術新項目名稱:頜內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技術
簡介:頜內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術屬中高流量顱內外搭橋,可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顱內復雜動脈瘤、煙霧病等腦血管病的治療??梢詮浹a以往低流量搭橋血流量不足的缺點,為腦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優(yōu)的選擇。
3.新技術新項目名稱:內鏡下經額入路腦內血腫清除術
簡介:經額上溝入路結合神經內鏡可以通過最短的路徑控制出血血管,精準止血,創(chuàng)傷小,效果好,安全性高。既能完全避開顳葉皮層重要功能區(qū),保護腦神經功能;又能避開主要腦動脈,減少術后再出血率?;颊咝g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
4.新技術新項目名稱:神經導航輔助下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球囊壓迫術
簡介:神經外科功能病區(qū)利用神經導航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行球囊壓迫術,穿刺精準,穿刺過程時間較短,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穿刺風險及損傷。神經導航技術輔助行三叉神經節(jié)球囊壓迫術是國內首創(chuàng),二者結合給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疼提供了一個極佳的途徑,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5.新技術新項目名稱:脊髓電刺激治療糖尿病足
簡介:糖尿病是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早期應用神經營養(yǎng)、改善循環(huán)等治療,有一定效果。隨著病情加重,治療往往效果不佳。而脊髓電刺激能顯著改善下肢尤其是足的血液循環(huán)、皮膚的溫度,改善甚至治愈下肢的疼痛麻木、皮膚壞死、難以愈合等情況,明顯較少截肢的比率。具有創(chuàng)傷小、效果好等優(yōu)點。
6.新技術新項目名稱:腦深部電極植入及射頻熱凝治療癲癇
簡介:癲癇是神經內外、科及兒科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高,多數患者藥物治療有效。但有些患者即使多種藥物聯合治療仍難以控制癲癇發(fā)作。腦深部電極植入是一種微創(chuàng)的方法將電極植入到腦內可疑的區(qū)域,進行腦電監(jiān)測,尋找癲癇灶,并可熱凝治療。具有微創(chuàng)、效果理想等優(yōu)點。
7.新技術新項目名稱:耳前斜切口顳下經巖斜入路腫瘤切除術
簡介:該新術式,是國內外最先進的跨越中后顱底生長的復雜腫瘤手術方式。該術式在我院的成功開展填補了濟寧市甚至山東省的空白。該術式以更短的手術切口,更加微創(chuàng)的顱骨骨窗,獲得更大的手術空間和良好的手術視野,從而使腫瘤切除更加徹底。手術時間大大縮短,從而使術后并發(fā)癥更少;患者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患者滿意度更高。
8.新技術新項目名稱:神經導航引導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
簡介:神經導航技術是精準時代的產物,既能設計出最優(yōu)的手術入路,精準穿刺血腫,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又能通過融合影像和電生理數據從而在徹底抽吸血腫的同時,保護運動、感覺或語言功能區(qū),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9.新技術新項目名稱:經顱多普勒(TCD)在判斷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術后血流通暢度的應用
簡介:利用搭橋術后顳淺動脈搏動指數改變的基本原理,TCD以其無創(chuàng)、實時、可量化的特點,對比手術前后數值的變化,即能明確搭橋血管通暢情況。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時間短、無損傷、費用低等特點,能夠更好地為患者帶來福利。
10.新技術新項目名稱:眉弓鎖孔入路夾閉顱內動脈瘤
簡介:眉弓鎖孔入路夾閉動脈瘤是國內外最先進的微創(chuàng)技術,既能結合神經內鏡、神經導航達到精準定位、精準切除動脈瘤,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又能最大化減小手術切口,無需剃頭和剃眉毛,符合美容要求,以最小創(chuàng)傷達到最大的手術效果。
11.新技術新項目名稱:一側入路夾閉顱內多發(fā)動脈瘤
簡介:顯微外科夾閉是處理顱內動脈瘤的經典手術方式,多發(fā)動脈瘤手術難度大,一側入路夾閉顱內多發(fā)動脈瘤技術可以一次手術處理顱內多個動脈瘤,大大減少多次手術對患者的腦損傷。與介入治療相比,為患者節(jié)省高昂治療費用的同時,并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
12.新技術新項目名稱:幕上中線直切口微骨孔切除大腦鐮腦膜瘤。
簡介: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開展的幕上中線直切口微骨孔切除大腦鐮腦膜瘤,既能以最微創(chuàng)的手術入路達到腫瘤區(qū)域,又能安全并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鎖孔入路技術,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yōu)點,具有極大的推廣性。
13.新技術新項目名稱:神經導航下顱內病變活檢術
簡介:神經導航系統(tǒng)又稱無框架立體定向系統(tǒng), 在其引導下進行活檢術操作可以實時顯示病灶及其周圍組織結構與活檢器械的三維空間關系, 并且避免了立體定向框架對操作的限制、繁瑣的術前準備工作以及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操作技術較為簡單,病人耐受性良好,在全麻下接受整個手術,過程中幾乎沒有疼痛和不適感,手術時間短(平均1小時),定位準確、活檢成功率高,創(chuàng)傷小,最大程度避免穿刺道出血導致的并發(fā)癥。